李家岔鎮

李家岔鎮

總得票:193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地區省會:陝西省
所屬城市:延安市
所屬縣/區:子長市
區劃代碼:2147483647
區劃代碼前6位:610681
人品密度:50 平方千米
人口數量:1.91 萬人
郵政編碼:716000
面積:380.42 平方千米
行政區類別:
電話區號:0911
車牌代碼:陝J

李家岔鎮簡介

李家岔鎮地處延安市北部的白于山區,距子長縣城30公里,是民族英雄謝子長將軍的故鄉。全鎮轄34個然村,1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058人,總土地面積380.42平方公里,與靖邊、安塞、橫山等地接壤,地勢呈東高西低,屬大陸性半濕潤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氣溫8.2℃,年降雨量450mm左右,無霜期145--150天。境內土地資源廣闊,有較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石灰岩等。

2000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重要思想為指針,按照“強基礎、興產業、促增效、奔小康”的經濟發展思路,啟動實施了以“封山退耕、植樹種草、舍飼養畜、林牧主導、強鎮富民”的發展模式,著力建設以“集約高效型農業,保護效益型林業、商品致富型牧業”為結構特徵的生態型特色農業。通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全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8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人口自增率為7.2‰。

農業生產:現有耕地面積47645畝,人均2.5畝,累計退耕還林8.6萬畝,其中經國家確認兌現3.96萬畝,荒山造林4.2萬畝,人口種草保留面積5.3萬畝,發展養殖專業村16個,舍飼羊子1.4萬隻,全鎮林草覆蓋率達到45.2%,較治理前提高了32.4個百分點,受到了市、縣的一致好評。糧食生產主要有穀子、玉米、小麥、豆類等作物。經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以洋芋、蔬菜、瓜果、油料為主、尤以盛產洋芋出名,素有“洋芋之鄉”的美譽,全鎮主導產業開發的總體思路是:“壯大畜牧業、最佳化畜產業、發展棚栽業、推進蠶桑業”。2002年主導產業開發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8%,其中畜牧業以舍飼養殖槐山羊為主,初步建立並形成了種羊基地和羊肉生產基地。該鎮盛產優質羊肉,因地處高原,天高氣爽,日照充足,羊子所食飼料乾淨、衛生、無污染,加之民眾有科學的飼養方法,羊子常食一種當地獨生的名叫地角葉的香料科植物,使這裡的羊肉鮮嫩精美,奇香撲鼻、遠近聞名。.

周家鹼聯席會議舊址

周家鹼聯席會議舊址位於延安市子長縣李家岔鎮陽道峁村委會周家鹼村陽灣。1935年2月以前,陝北和陝甘邊是被國民黨軍隊分割開的兩塊根據地,活動著兩支紅軍武裝。陝北根據地和紅27軍及其他紅軍武裝隸

石家灣毛澤東舊居

石家灣毛澤東舊居時代:1947年地址:子長縣李家岔鎮石家灣村保護範圍:東、南、北至舊址本體外擴10米,西至舊址本體外擴5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20米。2018年,石家灣毛澤東舊居被陝

營盤山戰鬥遺址

營盤山戰鬥遺址時代:1931年地址:子長縣李家岔鎮湫灘溝村保護範圍:東至舊址本體外擴50米,南至三十里舖地界,西至後樹樑東側,北至舊址本體外擴50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四周外擴100米。2

景武塌戰鬥遺址

景武塌戰鬥遺址時代:1934年地址:子長縣李家岔鎮景武塌村保護範圍:東側至二郎山山坡西側,南至村口龍王廟北側,西、北側至石泉灣山邊界。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至垴畔山,南至武塌村口公路北側。

李家岔鎮特產與美食

風味西川燉羊肉

子長縣李家岔鄉、安定鎮、石家灣鄉等地草原中生長大量的地椒草(又稱“百里香”),羊只長期食用後,肉質香而無膻味。可作爆炒羊肉,也可清蒸羊肉。燉食時,連骨剁成塊狀。置入冷水內,文火燉爛,加入食鹽、花椒、辣

李家岔鎮參與的榜單

榜單名得票數排名
展開更多李家岔鎮參與的榜單

相關卡片

  • 沒有相關數據
熱投榜單

新增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