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t十大思想陷阱

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幫助個體識別和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CBT認為,個體的思維、情緒和行為是相互關聯的,改變其中一個方面可以影響其他兩個方面。在CBT中,識別和挑戰不健康的思維模式是治療的核心。以下是CBT中常見的十大思想陷阱:

  1. 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個體根據一個事件或經驗做出普遍性的結論,例如「我總是失敗」或「沒有人喜歡我」。

  2. 選擇性關注(Selective Attention):個體只關注負面信息,而忽略正面的或中性的信息。

  3. 災難化(Magnification or Minimization):個體將事情的重要性或嚴重性誇大或縮小。

  4. 個性化(Personalization):個體認為他人的行為或情緒是由自己引起的。

  5. 極端思維(All-or-Nothing Thinking):個體看待事物時只有兩種極端,沒有中間地帶,例如「我必須完美,否則我就是個失敗者」。

  6. 情緒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個體根據自己的情緒來判斷事情的真實性,例如「我覺得我是個失敗者,所以我就真的是個失敗者」。

  7. 應該陳述(Should Statements):個體對自己或他人有嚴格的規定,例如「我應該做得更好」或「他應該知道這樣做會讓我不高興」。

  8. 標籤化(Labeling):個體根據一個行為或特質給一個人或自己貼上標籤,例如「我是個懶惰的人」。

  9. 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個體專注於過去發生的事情中可能不同的結果,例如「如果我當初做了另一件事,結果會更好」。

  10. 責備(Blame):個體將不好的結果歸咎於自己或他人,而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

這些思想陷阱可能導致個體產生負面情緒,如焦慮、抑鬱或憤怒,並影響他們的行為和決策。通過CBT,個體可以學習識別這些不健康的思維模式,並將其替換為更現實和積極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