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後一首詩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的詩歌、詞作、散文都極具特色,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為「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的最後一首詩,一般認為是《自題金山寺壁》,這首詩寫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當時蘇軾被貶至儋州(今海南島),途中經過鎮江金山寺,於是在寺壁上題下了這首詩: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似我知何限,但願無知作我脅。 不辭長作儋州人,貪戀家山好風月。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自己宦遊生涯的感慨。詩中「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兩句,描繪了金山寺周圍的自然景觀,也暗含了自己仕途浮沉的經歷。「不辭長作儋州人」則表現了蘇軾隨遇而安、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蘇軾在儋州度過了三年,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才獲準北歸,但途中在常州(今江蘇常州)病逝,終年66歲。《自題金山寺壁》可以說是蘇軾生前最後一首題壁詩,但並不是他生前最後一首詩。蘇軾在去世前不久,還寫下了《別海南黎民表》等詩作,表達了他對海南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離別的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