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大行星之謎

截至2023年,太陽系已被發現的行星共有八個,它們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這些行星之外,還有許多小行星和矮行星,但目前並沒有被廣泛接受的「第十大行星」。

然而,在2005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邁克·布朗(Mike Brown)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個比冥王星更大的天體,這顆天體被命名為Eris。Eris的發現引發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重新評估,最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2006年重新定義了行星的標準,並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

在Eris之後,科學家們繼續在太陽系的外圍尋找其他可能的大天體。2012年,布朗的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2012 VP113」的天體,這顆天體位於太陽系的遠端,遠離行星區域,但它並不是一個行星。

因此,雖然「第十大行星」這個概念曾經存在於科學家的假設和媒體的報導中,但目前並沒有被官方認可的「第十大行星」。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還有許多未被發現的天體,但發現和確認一個天體為行星需要滿足嚴格的科學標準。未來,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進步,可能有新的發現會改變我們對太陽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