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利標議價

最有利標(Best Value Procurement, BVP)是一種公共採購的方法,它不僅考慮價格,還考慮其他因素,如質量、創新、可持續性、風險管理、供應商能力等。最有利標的目的不是選擇最低價的供應商,而是選擇總體上最有利的方案。

在最有利標的過程中,通常會有一個評審團,由他們根據事先設定的評分標準對各個投標方案進行評估。這些評分標準可能包括:

  1. 價格(Cost):這是評估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2. 質量(Quality):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水平。
  3. 創新(Innovation):供應商提供的新技術或創新的解決方案。
  4.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供應商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經濟可持續性方面的表現。
  5.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供應商管理潛在風險的能力。
  6. 供應商能力(Supplier Capability):供應商的經驗、財務狀況、技術能力和過往表現。

評審團會給每個投標方案打分,然後根據這些分數來決定哪個方案是最有利的。有時,最有利標可能會涉及議價(Negotiation)環節,以便進一步確定契約條款和條件。在這個過程中,買方和最有希望的供應商會就價格、交付時間、質量保證等細節進行談判,以確保最終契約對雙方都是最有利的。

最有利標議價的優點是它可以確保公共部門獲得最佳的整體價值,而不僅僅是追求最低價格。這種方法可以促進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不僅在價格上,而且在質量、創新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然而,最有利標的過程可能較為複雜和耗時,需要專業的評審團和透明的評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