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七言詩

七言詩是指每句有七個字的詩歌形式,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民間歌謠。最早的七言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但當時並不常見,且並未成為主流的詩歌形式。

七言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發展,但直到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才真正達到鼎盛,成為最流行的詩歌形式之一。唐代詩人如王之渙、王維、李白、杜甫等,都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和七言律詩。

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就是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簡單明瞭,卻富含哲理,表達了詩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因此,雖然七言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但其發展和盛期是在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