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確診規定新確診規定

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勢和實際,為更加科學、精準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現就進一步最佳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相關醫療保障工作的相關通知,具體如下: 一、最佳化發熱患者就診流程。各地科學合理設定核酸檢測點,加強人員、物資儲備,提供便民服務,降低公眾對病毒檢測的顧慮和恐懼感。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不得去基層醫療機構以外的公共場所,確需就診的,要引導至設定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並做好信息登記和健康監測。 二、最佳化風險人員管理措施。對入境人員實施「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管理措施。對高風險區外溢人員,將「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健康監測」。對低風險區人員,不得採取居家健康監測、居家隔離等措施。 三、最佳化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政策。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覆蓋率。 四、最佳化醫療機構工作流程。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醫療機構要最佳化內部管理,減少就醫流程中對患者的影響,縮短患者等待時間。 五、加強醫療資源準備和藥品儲備。各地要按照分區分類原則,動態調整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的設定,確保應收盡收要求落到實處。要加強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重症和急診資源儲備,三級醫院要提供24小時正常門診服務,在院區內科學設定緩衝病房或緩衝區域。要根據新冠病毒治療藥物的上市時間、生產供應情況以及診療需求等因素制定好醫療保障政策。要充分考慮可能面臨的醫療衛生人力資源大量消耗的應急需要,統籌做好區域醫療資源調配和科室改造等工作,加強醫護人員培訓,確保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和護理。要加強重點藥物的生產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 六、做好健康提示和心理疏導。各地要綜合評估疫情發展態勢和醫療資源儲備情況等因素,及時精準劃定高風險區,避免一刀切和「運動式」靜默管理。要加強疫情風險告知和科普宣傳,引導公眾理性認識疫情變化,做好個人防護和健康監測。要加強心理健康服務,及時為患者和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干預等服務。 七、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各地要進一步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機制,加強防控工作的協調指導,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壓實各方責任,強化責任擔當,形成防控合力。要加強監督檢查,對失職瀆職行為嚴肅查處並追究責任。 以上就是最新確診規定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