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稚子弄冰》是宋朝楊萬里的詩作。 全文如下: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此詩的大意是:兒童早晨起來,將凍結在銅盆里的冰塊脫下,用彩線穿起來當鉦。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冰鑼敲碎落地,發出玉石摔碎般的聲音。詩人即景而寫,有弦外之音,令人回味。 這首詩讓人感到詩人的那種由外部世界所觸發的內心歡樂。最後一句把兒童的生活情趣寫得有聲有色,通透活潑,頗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小兒子的小,小得可愛;小兒子無賴,無賴得可愛。稚氣和靈性已充溢紙上。詩人對這枚新脫殼的小小藕薏(「剝蓮蓬」之「蓮蓬」的諧音)尚且那樣在乎,因為這是「自己」的小。人間親情所及的情趣就這樣把讀者的心震顫了一下,眼前浮現的是孩子身邊種種活生生的畫面,心底響起的是那輕輕的細細的韻音了。其中不只是母愛的溫暖吧!而世間親人的一顆博愛之心似乎亦從中悠然顯現了。這裡可以說不由不讓讀者產生一種高詠長嘆的美感!那活脫脫的小孩的影像的確是一種真正的美的呈現。「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那熱誠、摯愛之情又何嘗不是讀者的真情之返呢?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也從詩人深情的筆觸下呈現在我們面前。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對童年的懷念。 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活潑,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展現了作者兒時的純真情態,也展現了孩子眼裡稚氣的可愛世界。 「剝蓮蓬」是孩子夏天常玩的事,當剝著一個個綠色的蓮蓬,剝開後露出顆顆白胖的蓮子時,那蓮子的甜香總會勾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欲望。吃蓮子當然是孩子們樂事之一,剝蓮蓬也樂在其中。因為可以玩著,剝著,「剝」還有那麼點悄悄的竊喜、冒險的刺激和遊戲的樂趣呢!「剝蓮蓬」是孩子們在夏日裡的一張笑臉,它也是孩子們對夏日的記憶。「最喜小兒無賴」,在作者眼裡小兒是最頑皮、最愛玩的一個孩子,「無賴」正是這個可愛孩子的最佳寫照。 這首詩明白如話,淺近清新,充滿一種天籟之美。詩中描敘兒童剝蓮蓬吃的那種專注和喜悅的神情躍然紙上。前兩句描述了兒童們脫掉曉冰、偷采生蓮的情景;後兩句生動地讓人們想像小娃們拉缶當鑼鼓、敲破蓮蓬吃時的快活情景。「弄冰」,一定要用小金鉦鳴奏。「攪曉竹」也是形象之筆。「瞬破」「始清」,又繪出了兒童吃時一剎那間的情景和神態。「冰」始「敲」而為「磬」,這一震動發出清脆的聲音此小娃捕捉住了時機得恰好而又奇妙之極,「瞬」即表示這種難得和不巧,才合盤托出驚喜和意料不到之意;孩子急急忙忙剝了金針則需一根根吹涼入口需有這稍縱即逝的機會。「敲」和「吃」相映成趣,又都活畫出兒童的天真可愛。 全詩純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夏日圖景和天真兒童的形象。前兩句寫兒童們脫掉曉冰、偷采生蓮的情景;後兩句生動地讓人們想像小娃們拉缶當鑼鼓、敲破蓮蓬吃時的快活情景。「脫曉冰」「偷生蓮」「敲作玉磬」「吃作玻璃碎」,押韻合拍、節奏輕快活潑,語調輕鬆幽默、耐人尋味。全詩從小孩幼稚天真的心理出發,描繪出一幅鄉村兒童剝蓮蓬吃的場景,表現出兒童特有的情趣。這是一首有濃厚生活氣息的田園詩,兒孫滿堂、天倫之樂是人生的一大樂趣。詩人抓住冬至這一天家長出去勞作不在家、兒童自由玩耍的情態進行描述。在樸素的描寫中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和對這種天倫之樂的滿足之意。 此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活潑,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展現了作者兒時的純真情態,也展現了孩子眼裡稚氣的可愛世界。楊萬里把兒童的快樂寫得那樣清新活潑,興致盎然,具有一種獨特的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