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日式最早記載于

拜日式(Surya Namaskar)是瑜伽中的一系列體式,用來向太陽神致敬。這個序列包括一系列的動作,旨在增強體力、靈活性和對身體的覺知。拜日式通常包括站立、前屈、後彎、平衡和倒置的動作,這些動作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

拜日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瑜伽經典,如《瑜伽經》(Patanjali's Yoga Sutras)和《哈達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然而,這些經典並沒有具體列出拜日式的動作序列,而是提供了瑜伽練習的基本原則和哲學。

拜日式的現代形式可能源於20世紀初的瑜伽大師們,他們將傳統的瑜伽體式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流暢的序列。其中一位可能是著名的瑜伽大師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他的學生包括B.K.S. Iyengar、K. Pattabhi Jois和Indra Devi。這些大師在傳播瑜伽的過程中,將拜日式作為他們教學的一部分。

拜日式在不同的瑜伽風格中可能有不同的變化和順序,例如在阿斯湯加瑜伽(Ashtanga Yoga)中,拜日式A和拜日式B是常見的練習序列。在瑜伽練習中,拜日式通常被用作熱身的一部分,以準備進行更深入的體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