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棺葬的最早族群是誰

懸棺葬的最早族群是古代的濮人

古代的濮人把棺木放在懸崖上,將死者葬在崖洞裡,以減輕對山體的破壞,同時體現出了古代濮人順應崖勢、利用自然的高明手段。今分布於四川南部的馬邊、永善、珙縣、沐川等縣,以及相鄰的不少山區縣中。古濮人的徙陵分布在28個縣的236個鄉,涉及面積達390餘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之一。

懸棺葬的族群為古代巴人的後裔,在古代巴人的習俗中,棺木多放置在臨溪谷的斷崖上,通過在崖壁上做孔,把粗長的楠木棺材固定在崖上,之後再用較薄的碎石頭或泥土將縫隙封住,以防止雨水進入侵蝕棺木。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無法安置在崖壁上的棺木則由後世採用"飛天葬"的形式加以處理。古巴人中的白族後代稱之為"自藏"的特殊葬法,他們通過將遺體風乾、加工成某種形狀之後,再置於棺木中,之後統一掩埋于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