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孫中山(1866-1925),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後改號逸仙,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醫生成語學家,被尊稱為「國父」。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中國的民主共和,建立一個強大、統一、民主、富強的國家。

孫中山的革命生涯始於1894年,他創立了興中會,旨在推翻滿清政府的專制統治,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但不久後被袁世凱篡奪了政權。此後,孫中山繼續領導革命運動,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直到1925年去世。

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主要包括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和五權憲法(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他認為,只有通過這些措施,才能實現中國的民主共和,建立一個強大、統一、民主、富強的國家。

孫中山的革命生涯充滿了艱辛和挫折,但他始終堅信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斷地努力和奮鬥。他的精神和思想,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