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薩的最初戒相是什麼

大乘菩薩的最初戒相,通常指的是菩薩戒。菩薩戒是大乘佛教徒為了實踐菩薩道、成就佛果而受持的戒律。在不同的經典和傳承中,菩薩戒的內容有所差異,但核心精神都是基於慈悲心和菩提心,以及利益眾生的願望。

在中國佛教中,菩薩戒主要有兩種:

  1. 梵網菩薩戒:源自《梵網經》,由釋迦牟尼佛傳授,共有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十重戒是根本戒,四十八輕戒則是較輕的戒條。

  2. 瑜伽菩薩戒:源自《瑜伽師地論》,由彌勒菩薩傳授,共有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

在藏傳佛教中,菩薩戒也有不同的傳承,如格魯派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提到的菩薩戒,強調的是菩提心和利益眾生的行為。

無論是哪一種菩薩戒,其核心都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即發願救度一切眾生,幫助他們解脫苦海,最終達到成佛的目標。菩薩戒的持守者需要遵守戒律,修習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與智慧,以達到自利利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