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哲學家提出效用主義與最大幸福原則的生活理論

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是一種哲學理論,主要關心行為的結果或效用(utility),即行為能夠帶來的幸福或快樂的最大化。最大幸福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是效用主義的核心概念,它主張個人的行為應該以能夠帶來最大總量幸福或快樂為目標。

效用主義和最大幸福原則是由英國哲學家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在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初期發展起來的。邊沁認為,正確的行為是那種能夠產生最大總量幸福或快樂的行為,而錯誤的行為則會導致幸福或快樂的減少。他提出了著名的口號:「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the greatest happiness for the greatest number),這成為了效用主義的標誌性表述。

另一位對效用主義有重要貢獻的哲學家是約翰·斯圖爾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他進一步發展了邊沁的思想,特別是在他的著作《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中。密爾認為,幸福不僅僅是避免痛苦,還包括更高級的快樂,如智力上的和道德上的快樂。他還提出了「高級快樂」和「低級快樂」的概念,主張人們應該追求高級快樂,即使這意味著少數人的幸福可能會減少。

效用主義在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經濟學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學的邊際效用理論中。雖然它受到了一些批評,例如對個體權利的忽視和對不平等問題的處理不足,但它仍然是當代哲學和公共政策討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