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的魚梯

台灣最早的魚梯(fish ladder)是為了讓洄游性魚類能夠通過水壩或水閘等人工結構,順利返回其產卵地而設置的。在台灣,魚梯的設置始於20世紀末,主要是為了保護和復育洄游性魚類,如鮭魚和鱒魚等。

台灣第一座設有魚梯的水壩是位於南投縣的日月潭水力發電廠的明潭水壩。這座水壩於1994年完工,其魚梯是為了讓洄游的台灣鱒(又稱台灣鯝)能夠通過水壩,回到上游的產卵地。明潭水壩的魚梯是台灣第一個為保護洄游性魚類而設置的設施,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除了明潭水壩之外,台灣還有其他水壩設有魚梯,例如位於宜蘭縣的蘭陽溪水力發電廠的碧候水壩,以及位於花蓮縣的萬里溪水力發電廠的萬里水壩等,這些設施都是為了保護和復育洄游性魚類而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