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類方

十大類方,又稱十劑,是中醫學中藥物分類的一種方法,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後經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加以闡述和完善。這十類藥物分別以其治療作用和藥物特性來劃分,它們是:

  1. 解表劑:用於發散表邪,解除外感風寒或風熱的藥物,如痲黃、桂枝等。
  2. 清熱劑:用於清熱解毒的藥物,如黃芩、連翹等。
  3. 補益劑:用於補充體內不足,增強正氣的藥物,如人參、黃芪等。
  4. 瀉下劑:用於通便、瀉熱、逐水、消腫的藥物,如大黃、芒硝等。
  5. 和解劑:用於和解表裡、調和陰陽的藥物,如柴胡、黃芩等。
  6. 祛痰劑:用於祛除痰濁的藥物,如半夏、桔梗等。
  7. 消導劑:用於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山楂、神曲等。
  8. 收澀劑:用於收斂固澀,治療自汗、盜汗、遺精、尿頻等症的藥物,如五味子、烏梅等。
  9. 開竅劑:用於開通竅閉,治療神志昏迷的藥物,如麝香、冰片等。
  10. 止血劑:用於止血,治療各種出血症的藥物,如白茅根、三七等。

這十類藥物分類方法,不僅有助於藥物的管理和使用,也有助於臨床治療時的選藥和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