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信風暴臺灣史上最大金融弊案

「十信風暴」是臺灣歷史上一起嚴重的金融弊案,發生於1985年,涉及當時的第十信用合作社(簡稱十信)。這起事件是臺灣金融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弊案之一,對臺灣的金融體系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十信風暴的起因是十信的高層管理人員涉及不當挪用客戶存款、非法放款、洗錢等多項違法行為。這些不法行為導致十信的資產嚴重縮水,最終引發擠兌風潮,使得十信瀕臨破產。為了防止金融危機擴散,政府不得不介入,由中央銀行提供大量資金來維持市場信心。

十信風暴的影響極為深遠,不僅導致了十信本身的倒閉,還波及了其他信用合作社和金融機構,引發了對臺灣金融體系穩定的擔憂。為了應對這起事件,政府不得不進行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包括加強金融監管、改善金融機構的治理結構等。

十信風暴也對臺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民眾對金融機構的信任受到了嚴重打擊,對政府的監管能力也產生了質疑。這起事件成為了臺灣金融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促使政府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