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最晚成書

十三經是指中國古代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它們分別是《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和《孟子》。這些經典涵蓋了從西周到戰國時期的各種文獻,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思想的寶庫。

十三經中最晚成書的是《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孟子生活於約公元前372年至公元前289年,他的學說在後世被尊為「亞聖」,僅次於「至聖」孔子。《孟子》一書的編纂時間雖然不確切,但一般認為是在戰國晚期或秦漢之際。

相比之下,其他經典的成書時間要早得多。例如,《周易》被認為是最早的經典之一,其核心部分可能形成於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尚書》是商周時期的文獻彙編,其主要內容形成於西周初年;《詩經》的編纂時間可能在春秋時期(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禮》、《儀禮》和《禮記》則主要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儀制度。《左傳》、《公羊傳》和《穀梁傳》是解釋《春秋》的著作,《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由孔子編訂,反映了孔子對歷史的觀點。《論語》和《孝經》是孔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孔子的言行和思想。《爾雅》是一部解釋詞義的詞典,其成書時間也較早。

綜上所述,《孟子》是十三經中最晚成書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