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早定都於哪一朝代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北京最早作為國都的朝代是金朝。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它在1153年將國都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遷至中都(今北京市),並開始在中都周圍大規模建設城市和宮殿。金中都的建立標誌著北京首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隨後,元朝在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他將國都定在了大都(今北京市),也就是在金中都的舊址上進行了擴建和改建。元大都的規模宏大,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之一。

明朝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統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並將國都定在了南京。然而,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奪取了帝位後,決定將國都遷至北京,並在1421年正式遷都。明朝時期的北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舊城區,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清朝在1644年入關後,繼承了明朝的北京城作為國都,並對城市進行了進一步的擴建和修繕。清朝時期的北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舊城區,是現在北京城市布局的基礎。

因此,北京最早定都的朝代是金朝,但作為長期穩定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朝、明朝和清朝時期都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