俑最早的用途是

俑,即古代用來陪葬的陶製或木製的人偶,起源於古代中國。俑的最早用途是作為陪葬品,用於古代的墓葬中。它們被用來代表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或者是用來保護死者在來世的利益。俑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商代(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但它們在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最為盛行,這一時期的俑製作工藝達到了高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陵兵馬俑。

俑的種類繁多,包括士兵俑、官員俑、樂俑、舞俑、雜技俑、動物俑等,它們的大小和精細程度各異,反映了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和職業分工。俑的出現和發展,不僅體現了古代中國的喪葬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展示了當時社會的藝術成就和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