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Principle of Least Action)是物理學中一個基本的概念,它指出在自然界中,一個系統的實際運動或變化是所有可能運動或變化中,其對應的 action(作用量)達到極小值的那個。這裡的 action 是一個泛函,它取決於系統的路徑、狀態或者配置。

這個原理最初是由法國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在19世紀初提出的,後來由歐拉、哈密頓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進一步發展。能量最低原理是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中的重要原理,它在光學、電磁學、熱力學和量子力學等領域都有套用。

在經典力學中,能量最低原理意味著一個系統的總能量(動能和勢能之和)在不受外界影響時,會處於最低的狀態,即系統的能量具有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是保守力場的特徵,保守力場的勢能具有單峰性質,即勢能在任何方向上的變化都是先增加後減少,因此在不受外界影響的情況下,系統會自發地調整到能量最低的狀態。

在量子力學中,能量最低原理是波函式的薛丁格方程的一個基本假設。薛丁格方程描述了量子態如何隨時間演化,而能量最低原理則指出,在給定的邊界條件下,粒子會處於能級最低的態,即基態。這種情況下,系統的總能量是最小的,而且系統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只能取某些特定的值,這些值稱為能級。

總之,能量最低原理是一個描述自然界中系統如何達到穩定狀態的原理,它不僅在經典力學中適用,而且在量子力學中也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