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延滯最小化幹道號誌時制模式

延滯最小化幹道號誌時制模式(Minimizing Delay on Arterial Signalized Corridors)是一種交通管理策略,旨在減少車輛在幹道(主要道路)上的等待時間和延遲。這種模式通常涉及對幹道上的交通信號燈進行優化,以提高車輛的流動性,減少停車和起動的次數,從而節省駕駛者的時間並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在這種模式下,交通工程師會考慮以下因素來調整信號燈的配時:

  1. 交通流量:根據幹道上的交通流量模式來調整信號燈的配時,以匹配高峰時段的交通需求。

  2. 交通模式:分析車流的方向和強度,確保信號配時能夠優先考慮交通流量較大的方向。

  3. 綠波帶:通過調整信號配時,使車輛在一定速度範圍內能夠連續通過一系列綠燈,減少停車次數。

  4. 黃燈時間:確保黃燈時間足夠長,以提供駕駛者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延遲。

  5. 周期長度:調整信號周期的長度,以平衡幹道上的交通流量和交叉口的服務能力。

  6. 優先權: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為緊急車輛、公共運輸或高容量車流提供優先通行權。

  7. 動態調整:使用先進的技術,如交通監控攝像頭、感應式車道檢測器或交通數據分析軟件,來動態調整信號配時,以適應即時的交通條件。

延滯最小化幹道號誌時制模式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駕駛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還可以減少交通擁堵,提高道路安全,並減少因停車和起動產生的環境影響,如空氣污染和噪音。這種模式通常與其他交通管理策略結合使用,如交通管理系統(TMS)、交通信號優化系統(SCATS/SCOOT)和智慧型交通系統(ITS),以實現更高效和可靠的交通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