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太網路最小訊框

乙太網路的最小訊框(frame)大小是64 bytes。這是根據IEEE 802.3標準規定的。然而,實際上使用的訊框通常會比這個最小值大,因為它們需要包含一些額外的控制資訊和錯誤檢查碼。

乙太網路的訊框結構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 前導碼(Preamble):7 bytes,用來同步收發雙方的位元流。
  2. 起始定界符(Start Frame Delimiter, SFD):1 byte,用來標誌訊框的開始。
  3. 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6 bytes,用來指定接收者的MAC地址。
  4. 源MAC地址(Source Address):6 bytes,用來指定發送者的MAC地址。
  5. 類型/長度(Type/Length):2 bytes,用來指定數據的類型或者訊框的長度。
  6. 數據(Data):46-1500 bytes,實際傳輸的數據部分。
  7. 幀校驗位元(Frame Check Sequence, FCS):4 bytes,用來檢驗訊框在傳輸過程中是否發生錯誤。

如果數據部分小於46 bytes,則需要填充一些無意義的字節以達到最小長度。如果數據部分超過了最大長度1518 bytes(1500 bytes數據加上前導碼、起始定界符和FCS),則需要分割成多個訊框傳輸,並在目的端重新組合。

因此,雖然最小訊框大小是64 bytes,但實際應用中通常會使用更大的訊框,以提高傳輸效率和減少不必要的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