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患者最常出現的失智癥類型

中風(Stroke),又稱為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是一種突然發生的腦部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細胞缺氧和死亡的情況。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和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兩種主要類型。

中風患者可能會出現各種認知和神經功能障礙,包括失智症狀。失智症(Dementia)是一組症狀,特點是記憶、思考、行為和日常活動能力的持續下降,這些變化嚴重到足以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中風後的失智症通常是由於腦損傷導致的神經細胞死亡和腦功能受損引起的。

中風後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是血管性失智(Vascular dementia),這是由於腦血管疾病引起的,包括中風。血管性失智可以進一步分為多發性小梗塞性失智(Multi-infarct dementia, MIND)和皮質下血管性失智(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 SVD)。

多發性小梗塞性失智是由於多次小中風(稱為微梗塞或小梗塞)累積造成的,這些小中風導致腦組織的輕微損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損傷會累積並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皮質下血管性失智則是由於腦白質損傷(White matter damage)引起的,這通常是由於小血管疾病導致的血液供應不足。這種損傷會影響腦部的神經傳導路徑,導致認知功能受損,特別是執行功能、注意力和運動控制。

除了血管性失智,中風患者也可能會出現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其他類型的失智症,因為中風本身可能是這些疾病的風險因素或促成因素。此外,中風後的情緒波動、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問題也可能對認知功能產生不利影響。

總之,中風患者最常出現的失智症類型是血管性失智,但中風也可能與其他類型的失智症相關,並且可能會增加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預防中風和控制相關風險因素對於降低失智症的發生風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