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最實用的六大穴位,你知道嗎

中醫的穴位(acupoints)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被認為是連接身體內外部的樞紐,通過刺激這些穴位可以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的目的。以下是中醫中一些常見且實用的穴位:

  1. 合谷穴(Hegu Point, LI4):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在手背與食指和拇指之間的凹陷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有清熱解表、鎮痛、通經活絡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牙痛、感冒、發燒等症狀。

  2. 足三里穴(Stomach 36, ST36):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有健脾和胃、強身健體的作用,常被用於增強消化系統功能、改善疲勞和增強免疫力。

  3. 太衝穴(Liver 3, LV3):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處。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有疏肝理氣、清熱除煩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情緒不穩定、頭痛、眼疾等症狀。

  4. 內關穴(Pericardium 6, PC6):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有寧心安神、和胃降逆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嘔吐等症狀。

  5. 三陰交穴(Sanyinjiao Point, SP6):位於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的交會穴,有調節內分泌、改善月經不調、遺精、腰痛等症狀的作用。

  6. 風池穴(Gallbladder 20, GB20):位於頸後,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風池穴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有清頭明目、通絡止痛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頭痛、頸痛、眼睛疲勞等症狀。

這些穴位僅供參考,實際使用時應根據個人情況和症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外,穴位按摩的力度和時間也應適中,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