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地震儀

中國最早的地震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是由東漢時期(公元25年-220年)的科學家張衡所發明。張衡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不僅在地震學上有著卓越的貢獻,還在天文學、數學、機械製造等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

候風地動儀的原理是利用了機械傳動和重力的原理。據史書記載,地動儀的外形像一個大酒樽,直徑約有數尺,中央豎立一根銅柱,稱為「都柱」,周圍有八個龍形裝置,每個龍的嘴裡含著一顆龍珠(銅球),對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和四個偏角。在龍的下方各有一隻蛤蟆,張著嘴準備接住龍珠。當地震發生時,都柱會偏斜,觸動機關,使對應方向的龍張開嘴,龍珠便會落入蛤蟆口中,從而指示地震的發生方向。

候風地動儀的發明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大成就,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科學地震儀。雖然原器已經失傳,但它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對後世的地震學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現代地震儀的原理與候風地動儀有著本質的不同,但張衡的創意和智慧仍然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