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度最早建立於

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官僚體系,起源於秦朝,並在漢朝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秦朝統一六國後,為了鞏固中央集權,秦始皇採用了法家的治國理念,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其中包括了三公九卿的官僚體系。

三公是指三個高級別的官員,他們的職位和職責在不同的朝代有所變化,但一般來說,三公指的是太師、太傅和太保。他們通常是皇帝的顧問,負責教育和輔佐皇帝,有時也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

九卿則是九個中央政府的主要官員,他們的具體職位和職責也有所變化,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職位:

  1. 太常:掌管宗廟祭祀。
  2. 光祿勛:掌管宮廷警衛。
  3. 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 太僕:掌管皇帝的車馬。
  5. 廷尉:掌管司法刑獄。
  6. 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數民族事務。
  7. 宗正:掌管皇族事務。
  8. 治粟內史:掌管國家財政。
  9. 少府:掌管皇室財政。

三公九卿制度在漢朝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和制度化,成為漢朝中央政府的基本架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制度在不同的朝代有所演變,但三公九卿的基本概念和他們在政府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延續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出現之前。